(资料图片)
在古代,官员都是有自己的衙门的,这是他们审理案件,办公的地方。跟现在的政府办公大楼一样,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古代的各级衙门都很破,而且就是衙门倒塌了,官员都不敢修缮,这到底是为何呢?其是原因很简单。
首先要说明的是,即使到现在,很多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文庙,城隍庙等古代建筑,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你找不到一个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官府的衙门?难道古代衙门质量都不好?其是不是的,因为古代衙门不让修缮,那些文庙,城隍庙经常修缮,重建,因此才能保存下来。那么,古代为何不让修衙门呢? 这源自于宋朝的一个规定。在1009年,当时的宋王朝,制定专门的法律,规定“不得修缮衙舍,”也就是说,不得擅自修缮衙门屋舍。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长官以修缮衙门为理由,贪污腐败。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衙门建立后,总会坏的,再坚固的衙门那都是有寿命的,那么衙门破了怎么办? 如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的时候,看到衙门破败不堪,有倒塌的风险,因此,上书请求修缮,但是朝廷没批。结果,没过几年,衙门里屋突然倒塌,压死两名杭州的书吏。这下苏轼想,该修了吧!于是再次上书,还把压死人的事实,着重说了下,结果很意外的是,还是没批,苏轼在这随时都可能倒塌的衙门继续办公。 您可能要问了?这都不修,是没钱么?恰恰相反,宋代那发达程度,那是古代最牛,不是没钱修,而是不让修。但是,一些民生工程,如修路、修河等,奏折上去,立马就会批准,因此不是钱的事。自此以后,形成了官不修衙的定制。 而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虽然经济没有学会,但是这一条却被延续了下来。官员都不敢修缮衙门,即使再破也不敢修。因为,一方面,你如果要修衙门,那么很容易给上级留下奢侈浪费的印象,这在考核中可是减分项目。而且,很可能扣上贪污,受贿,不洁的大帽子。 另一方面,即使上级批准了,也会只给个七成,剩下的3成,要么自己掏腰包,要么你就去受贿。风险很大。因此,即使衙门再破,只要没彻底倒塌,那么该凑合还得凑合。所以啊,能保存下来的衙门那就几乎不存在了,因为年久失修,很容易就被毁了。 想想清朝的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不也就是故宫几间低矮房屋么?这个跟现在可是鲜明对比啊!现在一些村委会,修的就跟县政府似的。看来这一传统也没传下来哇!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真相】
上一篇:智慧食堂的主要应用场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5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多家商超看到,除了商超大门外,商场内部不同楼层、柜台、餐饮店等区域入口处也都张贴了场所码。消费者扫码进入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