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了优化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香港大学龚鹏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郭华东教授团队合作推出了创新的“iEarth”框架。这个跨学科框架由大地球数据科学提供支持,旨在融合各种跨学科方法和专业知识。它旨在量化地球系统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揭示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培育跨学科的和解决方案,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明确的证据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
iEarth 概念的起源源于智能制图 (iMap),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一系列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影响。该团队区分了 iEarth 框架内的四个主要主题:iEarth 数据、iEarth 科学、iEarth 分析和 iEarth 决策。
iEarth 数据包含与地球系统相关的所有数据,涵盖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i地球科学深入研究自然系统、人类社会及其相互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多学科探索,重点关注物体相互关联时的不同特征。iEarth Analytics提出了一种包含检测、预测、评估和优化的方法论,利用“iEarth+”模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超越学科界限,积极将地球观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iEarth 决策通过监控进展、查明驱动因素、模拟路径和执行成本效益评估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整体 iEarth 框架整合了多源数据、跨学科知识、
iEarth 框架中的“智能”的特点是通过人工智能 (AI) 驱动的大地球数据模型进行主动学习和知识合成的潜力。因此,iEarth框架也可以被视为基于地球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模型。该团队表示,iEarth框架的成功实施需要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上进行大量投资。
为了强化 iEarth 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并提高其能力,该团队概述了关键研究方向、实际意义和教育课程。最终目标是塑造和建立一个跨学科和协同的研究、实践和教育框架,帮助保护我们的生存星球。
上一篇:天津院前急救服务费医保联网报销
下一篇:最后一页
5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多家商超看到,除了商超大门外,商场内部不同楼层、柜台、餐饮店等区域入口处也都张贴了场所码。消费者扫码进入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X 关闭
X 关闭